天天熱頭條丨“1袋半”商標被判無效,今麥郎上市路上又摔一跤
(資料圖)
你有多久沒吃方便面了?在“宅經濟”的影響下,自熱火鍋、螺螄粉等速食產品和外賣行業快速發展,給方便面行業帶來致命打擊。國內方便面三巨頭康師傅、統一、今麥郎均遭到重創,甚至另辟蹊徑開始賣水。不過瘦死的駱駝始終比馬大,2022年統一與康師傅均呈“增收不增利”狀態,其中康師傅實現營收787.17億元,同比增長6.26%,凈利潤26.32億元,同比下降30.77%;統一年度收益282.57億元,同比增長12.0%,凈利潤12.22億元,同比下降18.6%。相較于1996年和2007年先后在港交所上市的康師傅和統一,排名老三的今麥郎由于三次沖擊上市失敗,并未公布2022年具體財務狀況。
據“2022河南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榜單”顯示,今麥郎2021年的營收已達到241.45億元。這個成績雖然與同期營收252.31億元的統一不分伯仲,但對比今麥郎創始人范現國在2017年提出的一千億營收目標卻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的范現國不僅提出了千億目標也發出了上市的豪言,“中國經濟在2016年出現拐點,大部分企業運營很困難,不是因為國民的購買力下降,而是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好的企業會更好,差的企業會更差。因此,今麥郎要打造大營銷平臺,將來實現1000億的收入,整合資源,降低費用,讓利于消費者。在這個目標指導之下,今麥郎決定進入資本市場。”
可惜的是,今麥郎當年的上市計劃最終停留在口頭并未落實。直到2019年,今麥郎與萊茵達集團達成協議,以十三億元的價格收購該集團百分之二十九的股份至范現國的兒子范明科名下,試圖借殼上市。但這十三億的轉讓價款并未如約到賬,這次合作最終以今麥郎放棄收購告終。
2020年12月,今麥郎與中信建投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再度向A股發起沖刺,然而,河北省證監局官網信息顯示,中信建投的輔導報告更新到2021年8月便沒了下文。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時至今日,連方便食品屆后起之秀白家阿寬都遞交了招股書,今麥郎卻還是按兵不動。而這種沉默并非厚積薄發的前奏,反而顯露出今麥郎身處多事之秋的尷尬。
2022年3月,今麥郎卷入“日資”爭議,盡管其在微博辟謠“今麥郎是100%的中國民營企業,沒有1分錢外資”、“今麥郎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我們更沒有上市”,但卻改變不了今麥郎曾與日本日清公司合作長達10年的事實。
“血統”危機尚未解除,今麥郎引以為傲的“一袋半”商標也緊接著遭遇司法危機。2022年7月18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下發二審判決書,今麥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第17796725號“1袋半”商標一審被判無效,二審維持原判。判決結果一出,引來很多的關注和討論,媒體和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今麥郎在商標無效后繼續售賣系列產品,合法嗎?”
雖然有法律專家解釋稱“1袋半”商標是因缺乏顯著性被宣告注冊商標無效,今麥郎仍能夠合法合規地使用“1袋半”商標。但今麥郎已經失去了“1袋半”商標的獨占權,之后不能禁止別人使用“1袋半”商標,這就意味著會有不計其數的山寨“1袋半”方便面出現在市場。對于主打下沉市場的今麥郎而言,這絕對不是什么好事,至少在它的上市之路上又多了一個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