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焦點:邁瑞醫療增速下滑,應收賬款翻倍,行業采集背景下競爭壓力加劇
文|天一
總體而言,邁瑞醫療面臨的競爭壓力在逐漸擴大,而行業環境的轉變也造成了進一步承壓。
邁瑞醫療在近期發布了前三季度的財報,營利雙收,但縱觀來說,其增速近兩年出現下滑,而這也是股價不斷走低的原因之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財報中還顯示,公司的各項費用支出都有所上升,且由于應收款項的翻倍,形成的計提壞賬準備也進一步擠壓了利潤。
整體發展上,邁瑞醫療在面臨行業被采集籠罩的同時,還要面對行業競爭加劇的情形,壓力也隨之增加。
【業績增速下滑,股價“滑滑梯”】
10月27日晚間,邁瑞醫療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報告。
據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錄得232.96億元,同比增長20.13%;歸母凈利潤錄得81.02億元,同比增長21.6%。從數據來看,相比去年年末的80.02億元歸母凈利潤,今年邁瑞醫療僅三個季度就已經實現超越去年全年的盈利水平。
邁瑞醫療的表現可以說是可圈可點的,但是相比表現良好的業績,其股價表現卻不那么美好了。
相比去年7月1日的股價最高點498.5元/股來說,如今其322.51元/股的股價可以說下跌嚴重,市值縮水近四成。而就在四天前的9月23日,其股價甚至下探至255.89元/股,當天跌幅達14.22%,這樣的情況甚至不止一次發生。
業績明明表現尚可,怎么就股價下滑得如此剎不住車?
據悉,深圳睿隆、深圳睿福、深圳睿嘉、深圳睿亨等多家邁瑞醫療原始股東,在今年二季度合計減持超過600萬股,股東“集體逃離”邁瑞醫療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導致邁瑞醫療股價震蕩下跌。
另外,邁瑞醫療的業績增速也出現下滑。
數據顯示,邁瑞醫療在上市之后,其每年的營收增速都穩定在了20%以上,2018年到2022年各年的前三季度營收增速分別是24.35%、20.42%、29.76%、20.72%、20.13%,很明顯,其營收增速在2020年達到最高點后便迅速回落,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增速創其上市以來新低。
而歸母凈利潤也是差不多的狀況,在2020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到達46.09%的頂峰后迅速回落至2021年的24.23%,再到今年的21.6%,下滑程度遠超營收。
除了業績增速疲軟外,邁瑞醫療的銷售毛利率也略有降低,在2018年至今年的各年前三季度分別為66.90%、65.21%、66.84%、65.60%、64.30%,數據來看,同樣創了上市以來的新低,這也表示其核心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成本、費用擠壓利潤,應收賬款攀升】
凈利潤的增速下降幅度如此之大,或許也與費用支出上漲及應收賬款增加有關。
首先,成本和費用的增加會侵蝕利潤空間。
從財報來看,邁瑞醫療的營業總成本達到144.37億元,同比上漲19.16%。和232.96億元的營收相比,其營業總成本就占了一半以上。
其中,營業成本為83.16億元,比去年同期的66.7億元上漲了32.17%,增長幅度不小。
另外,費用方面,公司的銷售費用從去年同期的28.44億元上升至今年的33.3億元,同比增幅達17.11%;管理費用為9.31億元,增幅達10.19%;研發費用為20.8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6.29億元上升了28.12%。
整體來說,雖然研發費用增幅最高,但銷售費用的支出體量卻是最大的,銷售費用率達到14.29%。
除了以上增加的支出對公司的利潤造成了擠壓外,連年攀升的應收賬款造成的壞賬準備也對利潤空間有一定的影響。
數據來看,截至9月末,邁瑞醫療的應收賬款為30.45億元,相比年初時的16.59億元,攀升了83.55%,也就是說,僅在9個月里,其應收賬款近乎翻了一倍,這樣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營收的增速。
公司對此表示:由于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地緣政治沖突等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沖擊,國內疫情影響了醫院的采購和基建進度,醫院收入存在一定壓力,美元強勢也影響了經銷商的短期經濟能力。針對這種現狀,除了向客戶提供高性價比、高品質的產品解決方案以外,公司也在通過多種渠道來協助客戶解決資金問題。
同時,快速上漲的應收賬款除了會占用大量資金外,也會造成計提壞賬準備的快速增加,進而擠壓利潤空間。
除了經營上的問題外,邁瑞醫療還要面臨行業競爭加劇及大環境改變的壓力。
【行業環境轉變,競爭壓力增加】
在近幾年疫情的影響下,集采政策的范圍擴散至醫療器械領域,這也使得原本是“政策避風港”的醫療器械行業也被籠罩在采集的陰影之下。
要知道,一直以來但凡被采集選中的企業,就難逃股價大跌,邁瑞醫療的股價下行或也存在相關的一部分原因。
采集的擴散,給行業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據悉,相應的醫療器械一旦進入集采,利潤和售價就會被壓縮到不超過20%。
這代表,一旦被采集選中,公司的利潤必然也會被影響。而據數據顯示,邁瑞中標14項業務,雖然中標價格僅為報價的1/4左右,利潤面臨大幅壓縮。
在采集的影響下,市場的情緒也被陰影籠罩,整個醫療板塊從去年開始便持續下跌。
而除了行業被采集籠罩外,加劇的行業競爭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高端醫療器械市場一直高手林立,且進口品牌長期占據高地,其中GE、飛利浦兩家企業占據高端市場近67%的市場份額,在更早之前,市場甚至一直被GE醫療、西門子醫療和飛利浦醫療等外資企業壟斷。
當然,如今行業正處于國產逐漸替代的步伐中,隨著國產替代滲透率的提升,醫療器械賽道被越來越重視,這種背景下,進入賽道的玩家越來越多。
聯影醫療上市,美的入局萬東醫療,這樣的背景下,國產醫療器械公司相繼崛起,與以往只有邁瑞醫療是投資者唯一的選擇局面不同,新晉的實力企業已經對投資者進行了分流。
而除了影像領域外,去年邁瑞還布局了三大產線和四個高潛力業務,不過由于處于前期發展階段所以目前的市占率并不高,未來發展也猶未可知。
總體而言,邁瑞醫療面臨的競爭壓力在逐漸擴大,而行業環境的轉變也造成了進一步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