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鯊魚三名小將上調一隊,李秋平:抓重點做培養
原標題:
大鯊魚三名小將上調一隊,李秋平:抓重點做培養
(資料圖)
經過為期五天的激烈爭奪,2023上海明日之星籃球爭冠賽在煥新亮相的上海體育館落下帷幕。最終,上海大鯊魚菁英隊如愿捧起了最后的冠軍獎杯,這也是上海男籃青訓近年來收獲的又一項冠軍殊榮。
頻繁參賽,鍛煉價值大
面對去年日本高中聯賽的冠軍球隊福岡大濠,以上海久事U19男籃青年隊為班底的上海菁英隊可謂精英盡出,包括萬孟霖、劉梓鵬、張佳豪等去年全國U19青年聯賽冠軍成員全部登場亮相,也正是這三名球員的出色表現,最終幫助球隊完成了20分的大逆轉,以77比70戰勝對手,拿下了冠軍。
“這批球員基本都是首次參加國際比賽,鍛煉價值很大。決賽相對來說緊張了一些,也犯了很多錯誤。總的來說,這個比賽打得很不容易,這些經歷對于球員的眼界提升和經驗積累,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對于接下來的國內賽事,也都是寶貴的財富。”上海男籃總教練李秋平說道。
事實上,對于上海久事U19男籃青年隊而言,這是一個忙碌而又收獲頗豐的盛夏。在5月份捧起全國U21青年聯賽冠軍獎杯之后,像劉梓鵬、張佳豪、趙森、陳俊杰等多位球員前往意大利,代表亞洲隊參加了阿迪達斯歐洲籃球訓練營,與同年齡段的歐美球隊進行交手。“主要是經驗方面提升很多,包括在球場上的一些判斷。今年和一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隊伍交手,是之前很少有過的機會和體驗,需要自己和球隊去不斷地適應,我們也是非常珍惜,確實鍛煉價值很大。”劉梓鵬說道。
8月初,球隊馬不停蹄地參與到了全國U19青年聯賽第一階段的角逐中,最終以6勝1負的戰績位列小組第一,晉級到9月份進行的決賽階段比賽。“比賽多肯定是一件好事。近期的比賽確實很頻繁,包括全國比賽、邀請賽。疫情三年,其實對于年輕球員的成長并不是非常有利。現在放開了,大家能夠出去多打比賽是特別好的,能夠把我們練的東西在球場上得到展現,然后再去總結和提高,隊員們也收獲了很多經驗。”上海久事U19男籃青年隊主教練彭飛說道,“像這次的國際比賽,讓大家開了眼界,了解到了籃球多元化的一面,也和來自亞洲、歐洲等高水平球隊進行了交手,我覺得是非常有價值的。”
“針對年輕球員的薄弱環節去提高”
在結束比賽任務之后,2004年出生的兩位小將萬孟霖、劉梓鵬將與2003年出生的馬典成一同前往浦東三甲港訓練基地,跟隨一線隊共同備戰新賽季CBA聯賽,“還是以學習為主。作為年輕球員,要向老大哥們多學習,努力跟上隊伍的訓練節奏和強度。”作為上海U19男籃青年隊隊長,劉梓鵬憑借著訓練中的踏實、勤勉以及比賽中的積極、努力得到了教練組的青睞,“很感謝教練組對自己的信任,我也會努力去提升自己,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待和喜愛。”
劉梓鵬
作為劉梓鵬的后場搭檔,萬孟霖在去年全國U19青年聯賽決賽中一戰成名。在面對楊瀚森領銜的青島隊時,他全場拿下22分,其中包括終場前的一記關鍵三分球,展現了個人大心臟的一面,在幫助球隊奪冠的同時,個人也榮膺賽事最有價值球員稱號。今年夏天,萬孟霖代表中國國青隊參加了U19男籃世界杯,其中在對陣韓國隊的比賽中,個人獨砍全隊最高的23分,不過也在其他比賽中出現了狀態起伏的情況,甚至一度被頂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自己會把這些聲音當做一種激勵自己的動力,吸取好的部分,摒棄不好的部分。作為我來說,不會太去在意這些,我覺得對自己而言也是一種歷練。”
萬孟霖
值得一提的是,萬孟霖的雙胞胎弟弟萬孟霏之前已經代表上海久事三人籃球隊征戰超三聯賽,先于哥哥一步迎來了個人的首場職業聯賽,“很為他高興。我們平時會進行一些交流,包括在訓練和比賽中與老隊員之間的相處與配合。希望到了一線隊之后,可以保持自己的競技狀態,為球隊貢獻一份力量。”
相較于劉梓鵬和萬孟霖,馬典成的名字在上海球迷群體內已流傳許久。作為一名運動能力出色的內線球員。
馬典成
馬典成曾入選過國字號各級青年隊,并且在去年休賽期已經跟隨一線隊共同訓練和比賽。今年,馬典成代表中國三人籃球U21國家男隊征戰了多項國際性賽事,并且奪得了FIBA3×3 U21國家聯賽的冠軍。據了解,目前他正在跟隨國家隊備戰,將于晚些時候加入到一線隊的訓練中。
隨著萬孟霖、劉梓鵬和馬典成的上調,上海男籃一線隊的陣容也在適時地進行“瘦身”。據悉,年僅20歲的小將程望樊將在未來兩個賽季租借至青島隊效力。
“這批隊員想要在CBA聯賽立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年我們有18個注冊名額,在程望樊租借之后,我們正好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李秋平說道,“他們還需要更多的磨煉和訓練,欠缺的地方還有很多。他們三個球員類型、位置都不同,我們會在后續訓練中針對他們比較薄弱的技術環節,抓重點進行提高和培養。”
三年內已提拔11人
從李添榮、戴昊、張知垚、潘威,到李弘權、劉禮嘉、劉正清、程望樊,再到今年的萬孟霖、劉梓鵬和馬典成,三年時間內上海男籃已經從東方綠舟抽調了11名年輕球員,后續還有陳俊杰、趙森等球員躍躍欲試。
在上場時間和鍛煉機會有限的情況下,怎樣盡可能讓他們得到鍛煉,已然是擺在俱樂部管理層和教練組面前的課題,同時也是幸福的煩惱,而程望樊的出租或許就是當下的一種解法,另外像萬孟霏、劉佳運去到超三聯賽的隊伍也是一種選擇。“從隊伍建設的角度出發,我們肯定會有重點地進行培養,不會說大家一起去鍛煉。一方面要考慮隊伍的需要,在哪個位置上的需求比較迫切,另一方面要評判球員自身的能力、天賦以及他在球隊的發展空間,是一個綜合的考量。”李秋平說道。
欣慰的是,無論是代理主教練劉鵬,還是新賽季提拔至一線隊的助教盧偉,都對這批球員的技術打法和性格特點足夠了解,再加上兩位外籍訓練師的加持,“幼鯊們”或許有著更多的上升空間。“盧偉指導可以說是最了解自己的教練員,他平時在訓練中會經常給予我一些建議。我覺得有他在隊伍里,自己在適應一線隊和戰術與環境上會更快一些。”萬孟霖說道。
可以預見的是,如此大批量地上調年輕人,勢必會無形間在隊內形成一種“鲇魚效應”。對于每個小隊員來說,需要學會在部分時間段內耐得住寂寞,更應明白“機會是爭來的,而不是等來的”。“作為小隊員來說,首先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平日里肯定要刻苦訓練。沒有比賽的時候,更應該加練,私底下多下些功夫。”萬孟霖說道,“我覺得就是四五個人搶一個飯碗的感覺,我也比較喜歡這樣的氛圍,我相信機會是自己可以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