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建筑學院打造未來教室打破看不見的學科藩籬

              這學期,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新啟用了一座教學樓,其命名充滿了工科生的簡單直接——建筑北館。

              整棟樓將極簡風做到了極致。上下兩層,4000方米,就是一間大教室。教室里沒有講臺,沒有復雜的多媒體設備,只有圍坐在若干長桌旁的幾百個充滿奇思妙想的頭腦。

              來自建筑學系、城鄉(xiāng)規(guī)劃系、風景園林系、環(huán)境藝術系等多個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學生們,會在同一時間聚在這里上各自不同的課,討論形形色色的項目,靈感和創(chuàng)意在開闊跨界的空間里流淌、碰撞、生長。

              這座建筑的設計者希望從推倒看得見的教室圍墻開始,打破看不見的學科藩籬,探索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拆掉教室的隔墻

              從各個角度看,這座充滿現(xiàn)代工業(yè)風格的建筑,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展開設計的。

              同學和老師圍坐在若干個長桌旁,有的畫圖、有的用工具打磨模型,還有的三五成群聽老師評圖……幾百個人在同一間教室思考幾百個不同的問題,絲毫不顯雜亂,各自井然有序。

              圍爐式教學一直是建筑專業(yè)授課的特色。建筑系副系主任鄭穎老師是北館室內(nèi)空間的主要設計師之一。她說,跟其他學科不同,建筑專業(yè)的學是項目式的,多專業(yè)交叉學與訓練,更便于項目的完成。

              建筑系教師朱蕾正坐在幾位同學中間為他們的設計作點評,這是本科二年級的設計課。朱蕾指著一張面圖上的過道,對作者說,“這個過道你設計的是600(60厘米——記者注),你現(xiàn)在過去看看一年級同學的作業(yè),回來再考慮下這個過道能不能過人。”

              此時建筑學院本科一年級剛剛完成尺度認知作業(yè)。也就是說,要根據(jù)人體尺度、行為尺度精準地把握房間尺度、家具尺度。

              像是頗具創(chuàng)意的裝飾,北館的門、窗、樓梯、柱子、走道等基本建筑構件上被學生們用不同的字體和圖畫標注了對應的尺寸。墻上畫著一身肌肉的運動員、拿著掃把的清潔工、長發(fā)姑娘和孩子……每個人的頭、肩、手部都分別標注著不同數(shù)字,讓高矮胖瘦一下子有了形象的量化。

              教學樓大門1.5米寬,工作臺70厘米寬,“60厘米只是一塊地磚的寬度,作為過道確實太窄了”,那位來“旁聽”學弟學妹課程的二年級學生邊琢磨邊往回走。此時,隔壁班老師的一句話飄進了他的耳朵,“做設計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同面積收的稅也不一樣……”這又提醒了他,“戶型面積還需要合理分隔才行。”

              這樣沉浸、多元的教學情景,時刻都在北館發(fā)生著。

              “學建筑需要開放的視野,也需要更多元的交流。”鄭穎說。整個建筑主體的設計者是中國著名建筑大師、建筑學院教授崔愷院士。當時學院提出的設計要求主要只有兩個字——“開放”,因此偌大的教室只有廊柱沒有圍墻。

              一樓一進門是三年級學生的學空間。低年級學生每天來上課,都要經(jīng)過學長身邊才能到自己的座位。

              新生趙方曉喜歡在二、三年級學長評圖的時候過去看看,“有時候發(fā)現(xiàn)某處材料選擇很妙,我會在心里記下來,在適當?shù)臅r候借鑒。”

              鄭穎也注意到,有的三年級學生也會去樓上找來一年級的學弟學妹幫忙搭建模型,“這正是我們希望達到的學狀態(tài)。對于建筑學專業(yè)而言,課堂學時間、內(nèi)容都有限,不同專業(yè)、年級的朋輩交流能讓彼此不斷擴展學的寬度與廣度。”鄭穎說。

              教室內(nèi)的家具設計處處體現(xiàn)設計者的良苦用心。公共通道兩旁1.6米高的儲物柜,讓兩邊的空間有相對獨立的圍合感,“站起來墊個腳就能看到隔壁,坐下來又是一個比較私密的空間。”

              二層以大一為主,考慮到新生需要更多的交流,特地沒有設置高柜。為讓同學們抓住隨時可能降臨的靈感,教學樓四壁還設置了許多可以涂鴉的金屬白板,累了、煩了還可以用來解壓。

              建筑學院副院長許蓁操刀設計了課桌設計,“這里的書桌比普通書桌高了5厘米,坐在這兒不僅能讓學生的背挺得更直,還能幫學生提半口氣,讓身體就知道——這里是學與工作的地方。”

              從跨專業(yè)到跨學科

              比拆掉看得見的圍墻更難的,是打破學科間看不見的隔閡。

              朱蕾老師是二年級組長,她拿著一份多專業(yè)老師合議的設計作業(yè)任務書——獨立住宅。這個項目基地選在天津北部山區(qū)的一個小村——西井峪。學生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比如在有高差的地形上如何營造舒適的居住空間?村路如何通車入戶?外觀是否能與山村風貌和諧統(tǒng)一?山林地如何借景對景和造景?

              朱蕾說,這個設計雖小但“五臟俱全”,涉及建筑、規(guī)劃、風林、環(huán)藝等不同專業(yè)的知識,“以前學生想請教跨專業(yè)的問題可能都不知道去哪兒,去找誰。現(xiàn)在就是隔個桌子的事,站起來打個招呼就能問,還不明白,那就過去聽課。”

              隔著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墻”沒有了。

              許蓁說,建筑系學生從二年級學到四年級,每年至少要做4個項目,每個項目要進不同的組,跟不同的老師,也有不同的同學一起合作。也就是說,每8周做一個項目,一個學生可能就畫了一張圖,可跟著小組看老師評圖,就能看到大約10組圖,倘若再看看別的班的評圖,收獲的就可能是好幾十個創(chuàng)意。

              離北館不遠處,是天津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水利館的舊址,如今這里改造為“西苑”,畢業(yè)班的學生,以及一些碩博學生在這里學

              舊廠房改造的畢業(yè)設計大教室右邊是新工科教學臺——建筑構造實驗室、數(shù)字化建造實驗室,左邊是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所。

              走進陳列著斗栱、角梁的建筑,推開一扇銹跡斑斑的鐵門,就來到了建筑史的研究世界。與古色古香的想象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這個曾登上國家寶藏舞臺的研究所充滿了現(xiàn)代科技感。

              一進門就是VR/AR實驗室,帶上眼鏡就能進入虛擬世界,不僅能穿越千年進入各個時代的歷史建筑,還能采集人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各種生理數(shù)據(jù),為以后設計更舒適或者更威嚴的建筑空間積累數(shù)據(jù)。

              建筑材料檢測實驗室中不僅有學建筑的學生,還有學計算機、自動化、材料學的,甚至還有管理學專業(yè)的。實驗室一側是古色古香的各種建筑構件,一側是現(xiàn)代化的分析儀器,中間一張長桌跨越千年。一位參觀者感慨:“無現(xiàn)代不歷史。”

              天津大學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所張龍教授介紹,天津大學工科底蘊深厚,有很多跨學科的合作點,“比如我們跟材料學院合作,分析復制古代青磚;與地科院合作,用碳14測年份,輔助古建筑斷代;與智算學部合作,共同研究古代建筑的數(shù)字化保護與展示。”

              在材料學院的實驗室,人們能看到一個很魔幻的畫面——深空探索,宇航飛船上用的先進陶瓷與500余年前修城墻的青磚放在一起,仿佛現(xiàn)代前沿的材料科學與悠久的歷史文化遙遙相望。

              教學樓的另一端,在一堆工業(yè)設備中間最搶眼的是新中式木結構建筑模型。在這個臺上生發(fā)出的是“可持續(xù)建成環(huán)境”“韌城市”“數(shù)字化建造與設計”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究方向。

              在開放格局中培養(yǎng)未來人才

              教室的變化給學生帶來最大的改變是——喜歡泡教室了。趙方曉常常在這里待到晚上11點多,“幾點閉館幾點走。”在這里讓她感到身心舒適,有時候晚上會有一些社團的同學到這里來排練,合唱團也會來這里唱歌。

              三年級學生王志恒發(fā)現(xiàn),晚上沒課的時候,很多同學會穿著睡衣,踢著拖鞋到這里來學。累了隨時可以到天臺上仰頭盯著天空發(fā)會呆,也可以盯著窗外“刷刷”掉葉子的紅葉椿。

              大家也愿意花心思“裝修”自己的工位,每個工位都帶著個人特色。“最大的收獲是交流多了,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人在一起,思想碰撞隨時都能發(fā)生,互相學共同進步,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王志恒覺得在這里學效率提高了不少,更讓他驚喜的是,在這里還常常能邂逅國內(nèi)外著名建筑師,他們也會在這里做公開評圖。

              “建筑是天津大學的王牌專業(yè)之一,出了不少大師,作為天大建筑的老師,要為未來培養(yǎng)大師。”天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孔宇航相信環(huán)境育人的力量,而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源于教學理念的改變。

              學院通過引入調(diào)研、討論、小組學等多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開放式的氛圍不僅來自打破空間的阻隔,學院積極整合社會、國際優(yōu)秀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開放;通過提供國內(nèi)外多元化的教學臺,為培養(yǎng)學生的原創(chuàng)思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中國高等教育正在從標準化、知識型教育轉向個化、創(chuàng)新型教育,建筑師的角色也在發(fā)生根本變化,從被動型、單一化的工匠轉變成主動型、綜合化的設計人才。”孔宇航說,傳統(tǒng)知識導向型的建筑學教育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打開圍墻,是要在一個更大的格局上,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培養(yǎng)人才。”(記者 胡春艷)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91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黄色视频|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色窝窝亚洲av网|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免费| 天堂亚洲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岛国|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影院|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拉文|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日韩|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