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搶“鮮”一步 領“鮮”增收
東北網8月30日訊 八月的黑土地,滿目翠色,此時大田作物多數仍處在生長后期階段,為最后的豐產豐收進行沖刺,然而鮮食玉米這一品種卻因特殊屬性已搶“鮮”一步開始收獲。一穗穗鮮食玉米正成為帶動增收致富的“金棒棒”,讓農戶收獲著甜甜的“味道”。
近幾天,泰來縣平洋鎮鮮食玉米種植基地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村民們搶抓晴好天氣嫻熟地穿梭在玉米地里進行采摘、搬運、裝車。一穗穗渾圓的玉米顆粒飽滿,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讓在場的人們都是笑逐顏開。
“鮮食玉米關鍵是要保證水分充足、味道鮮美,還有最大限度的保留營養成分,我們全部采用人工采收,現在每人每天工作10個小時,大約在20天內能夠完成基地1200噸的鮮食玉米采收,之后還不耽誤自家大田作物的收獲。”泰來縣平洋鎮平洋村黨支部書記邵武成介紹說。
(資料圖片)
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平洋鎮圍繞黨建引領特色產業發展,實施“黨組織+企業+基地+農戶+庭院+就業”方式,積極引進建設鮮食玉米生產加工企業,建設1300畝鮮食玉米生產基地,同時同步發展庭院經濟種植鮮食玉米200畝,促進農戶“領鮮”增收。
黑龍江祥羽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正是平洋鎮引進主要從事鮮食玉米種植、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的企業,進入鮮食玉米收獲季,企業加工廠也是拉滿負荷,組織當地100余名群眾進場務工,開足馬力對玉米剝葉、洗蒸和鎖鮮處理。從采收到完成加工只需要3個小時,玉米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得以充分保留,無論是口感和營養都達到了最佳。
“從落戶到現在,我們企業的發展算相當不錯的,現在日可加工鮮食玉米9萬穗,年加工量300萬穗,并能提供80個固定就業崗位、130個階段性就業崗位。”祥羽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經理段文軍還表示,近年來鮮食玉米越發受到市場青睞,加之以穗計算的方式,效益方面有著明顯優勢,當地政府以加工企業為引領開拓鄉村振興新項目,建立種植+采收+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閉環鏈條,真正讓他們企業受了益,同時也形成了農戶種植增收、村民就業增收的共贏局面。
與平洋鎮鮮食玉米豐收的場景類似,在北大荒集團依安農場有限公司,當前也是一手抓收割、一手抓加工,讓鮮食玉米快速鎖“鮮”、搶“鮮”上市。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依安農場有限公司積極發揮地域優勢,依托農業特色資源發展鮮食玉米種植產業,引進創辦“依然香”鮮食玉米加工項目,采取“龍頭+基地+種植戶”的種、加、銷一體化發展模式,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并在種植過程中,全程嚴把播種、中耕、管理標準,在玉米生長關鍵環節提供技術指導,以此保證最高品質。
依安農場有限公司農業技術人員黃鑫介紹說,他們今年種植的鮮食玉米有萬糯2000,綠糯619以及金糯262多個品種,相較普通玉米具有甜、糯、嫩、香的特點,并在生長過程中施用富硒肥料,增加營養成分。
伴隨著一穗穗鮮食玉米的收獲,加工生產線也開始忙碌起來。“我們加工廠現在日加工鮮食玉米大概3萬余穗,為保證玉米口感香甜,營養不流失,玉米從基地收獲到加工廠運輸僅需要30分鐘,從加工到封袋再到蒸煮僅需兩個小時,真正實現了‘三小時鎖鮮’的獨特工藝。”依然香鮮食玉米加工廠負責人張正芝說道。
保證了鮮食玉米“種得好”后,有著加工加持的鮮食玉米更要實現“賣得好”。為此,依安農場有限公司還組建了營銷先鋒智囊團,不斷創新營銷渠道和帶貨模式,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依托抖音直播帶貨、拼多多、社區等平臺開展線上銷售,同時與北京和雅堂集團有限公司和福海華康食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首農食品集團以及省內外100多家超市和經銷商達成合作意向,推動鮮食玉米產業健康發展。隨著消費群體對于食品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的變化,近年來鮮食玉米產業呈現出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且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憑借黃金玉米帶和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基礎優勢,如今鮮食玉米在鶴城大地上正呈現出規模壯大、鏈條延長之趨勢,未來也必將成為加速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加速推動經濟活力提升的新“鮮”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