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淀區全域開展文化遺產調查 試點智能化文物巡查
海淀三山五園地區正在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示范區建設的核心任務——三山五園藝術中心項目目前施工單位已進場,三山五園數字展廳展陳大綱也已同步開展設計。這是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15日從海淀區“兩會”上獲悉的。
清代古畫三山五園圖
三山五園藝術中心位于海淀公園、中關村會議中心南側,規劃用地面積0.92公頃,建筑面積2.12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超4億元。項目將打造成三山五園地區大型、智慧化、綜合性城市博物館,成為三山五園博物館群建設的龍頭項目。
“三山五園”地區是對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山水形勝整體格局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空間秩序的統稱。“三山”指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指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三山五園地區規劃范圍總面積約68.5平方公里。
2020年9月,三山五園入選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聯合海淀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規劃(2019-2035)》,為整體保護利用好“三山五園”做出了總體設計。海淀區編制了《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設定了9大類40余項創建任務。這些任務主要是針對過去三山五園地區保護工作的薄弱點展開的,都在有序推進。
三山五園藝術中心施工現場
其中,2022年海淀區將開展全域文化遺產調查。該項目分為三個子項目,一是通過調查建立覆蓋全區的文化遺產數據庫,在原有基礎上補充豐富文化遺產相關信息,包括原狀、現狀、有哪些文化價值等等,調查歡迎社會單位和公眾推薦線索,數據庫建成后也面向公眾開放;二是對文物的現狀進行評估;三是為高危的、有保護價值的文物建立三維數字檔案。該項目也是全國文化遺產調查的先行和標桿項目,具有示范意義。
據介紹,海淀全域共有326處不可移動文物,三山五園地區有121處。重點文物能得到較好的保護,但區級及以下文物的保護工作還有很多薄弱環節。這些文物存在著火、坍塌、被盜卻不能及時被發現的風險。為此,明年海淀區將組建一支專職文物安全巡查員隊伍,計劃招錄34人,對這些文物進行巡查保護。
與此同時,海淀區還將發揮科技優勢,建設智能化文物巡查系統,通過安裝監控探頭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相結合,及時發現文物存在的安全風險。“比如當有人距離文物小于設定距離時,系統就會自動報警,在海淀城市大腦的指揮大屏上就能看到。系統會同時把信息同步給專職文物安全巡查員和主管部門,便于及時處置。”海淀區文旅局副局長柳闌介紹。明年,海淀區將選擇40處文物作為試點安裝監測設備,包括北大西門外的恩佑寺和恩慕寺兩處山門等。
(記者 于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