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促進青年發展的工作舉措 推動青年發展的良好氛圍
《江西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8-2025年)》(以下簡稱《省規劃》)實施工作廳際聯席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7月12日召開,標志著江西青年工作“1+N”(“1”,即每年固定研究部署《省規劃》年度實施工作任務;“N”,即聚焦青年所思所盼所想,研究出臺多項青年發展“政策干貨”——記者注)工作模式的進一步推進。
“青年發展覆蓋面寬、涉及領域廣,要壓實各方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各牽頭單位要認真履職盡責,狠抓統籌落實,協調推動所牽頭負責的事項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各參與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積極作為、主動配合,不當局外人。”江西省委副書記葉建春在會上多次強調“青年工作”的重要性。
會議研究審議了《省直單位對青年發展規劃試點縣(市、區)的支持舉措》《關于高質量推進全省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化全省青年婚戀工作的實施意見》。
2020年12月,江西省共青城市、贛州市章貢區被確立為《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全國實施試點縣(市、區),南昌市青云譜區、樟樹市、井岡山市、萍鄉市安源區被確立為《省規劃》實施試點縣(市、區)。
《省直單位對青年發展規劃試點縣(市、區)的支持舉措》涵蓋了39條支持舉措,涉及23個責任單位,為了避免職責交叉,確保舉措落地,涉及到多個廳局的支持事項,只設置了一個牽頭支持單位,各“支持事項”都盡可能具體化。
“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青年發展的良好氛圍。”葉建春說,“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研究青年成長的新特點,精準研判青年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一批針對性、操作性、實效性強的青年發展政策措施,提升規劃的政策轉化效能。”
自2020年5月《省規劃》實施工作廳際聯席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以來,江西全省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深入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目前,聯席會議研究部署的134項工作任務,已完成117項,多項青年發展指標持續提升。
各成員單位和任務單位根據聯席會議部署,在青年思想引領、人才培育、體質健康、婚戀交友、創新創業、參與社會治理、權益維護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青年發展的工作舉措。如江西省委組織部在省“雙千計劃”中突出青年元素,219個青年類項目進入評審;省委政法委、省教育廳、團省委聯合推動在全國率先實現專門學校設區市的全覆蓋;省財政廳籌措安排資金保障相關部門實施的涉及青年項目;省教育廳推動2782名外省戶籍在贛務工人員子女就近參加高考;省人社廳為1.3萬余名青年提供就業見習機會;省住建廳將17.84萬戶新就業的無房青年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青年群體納入公租房租賃補貼發放范圍;團省委牽頭組建防汛青年突擊隊赴抗洪一線圩堤查險690余公里……
江西各地也紛紛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務實舉措。南昌針對首次在昌落戶的35周歲以下大學畢業生和技能人才出臺普惠性支持政策“南昌人才新10條”;九江推動“267”青年創業園項目落地并投入使用;景德鎮開展瓷都青客等專業人才評比活動;萍鄉將中國少年兒童運動安源紀念館和19個基層紅領巾營地聯合打造;新余開展“愛我工小美 小荷童成長”結對幫扶,實現全市4100名寄宿小學生全覆蓋;贛州大力推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所有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為青年上思政課;吉安在全市范圍內打造30個設施完備、功能完善的基層“童心港灣”……
作為本次聯席會議的亮點,《關于深化全省青年婚戀工作的實施意見》首次從從移風易俗、平臺搭建、陣地建設、項目服務、經費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并將江西省直各單位開展的青年婚戀活動品牌進行梳理,形成全省統一的工作品牌——愛在贛鄱。
這項實施意見的現實針對性很強。“我省一些農村地區,高價彩禮問題突出,在城鎮‘不婚主義者’及晚婚晚育者越來越多,結婚率逐年下滑,離婚率逐年攀升,30-34歲人群是離婚群體的主力,‘三十而立’漸成‘三十而離’。”江西省民政廳副廳長張福慶說。
江西《省規劃》統計監測指標工作組根據相關監測數據同樣發現省內“未婚青年比例增高、青年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問題。
該實施意見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重磅舉措——將婚戀教育納入中職、高等院校教育體系;深入挖掘選樹“抵制高價彩禮,摒棄婚嫁陋習”的婚戀新風尚好青年典型;探索開發一批精品婚戀課程,進一步豐富咨詢輔導手段,幫助青年緩解婚戀焦慮;探索開發具備信息搜索、匹配推介、地圖服務等功能的移動互聯婚戀交友平臺,將線上優勢與線下服務深度融合,擴大服務覆蓋,優化青年體驗;圍繞青年戀愛結婚、生育、家庭教育等環節,探索建立青年婚戀產業聯盟,緩解青年婚戀經濟壓力;組建由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高校、社科機構等領域專家組成的婚戀服務團,發揮專家在服務青年婚戀中的智庫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