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質量發展看深圳一路向前
彈指一揮間,四十年過去,深圳從邊陲小漁村發展到國際性大都市,在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滋養著1300多萬人口,創造了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更創造出全國第一的人均GDP。深圳市統計局2020年初發布的2019年深圳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深圳生產總值達26927.09億元,居亞洲城市前五。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由“蛇口之父”袁庚擬就的口號,穿過當年沉悶的天空,雖招致非議三次拆掉但最終屹立不倒,不僅成為深圳當年“殺出一條血路”的先聲,更風靡全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高速度發展是外界對深圳最直接的印象:
——1980年開始建設的東湖麗苑,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個商品房小區,標志著中國房地產開發大幕的開啟。
——1983年7月8日,深圳市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了中國第一張股票“深寶安”,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
——1987年,“招商銀行”在深圳掛牌,這是中國內地第一家企業自辦股份制商業銀行,拉開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大幕。
——1995年6月9日,高達324.95米,68層樓的地王大廈主樓提前兩個月封頂,成為當時亞洲第一高樓、世界第四高樓。
——1999年,深圳騰訊推出中國內地第一款即時通信軟件“OICQ”,后改名“QQ”,由此開啟網上個人即時通訊時代。
步入新世紀以后,隨著特區各種政策紅利優勢減弱,再加上其自身經濟增長面臨土地、資源、環境、人口“四個難以為繼”的硬約束,深圳的發展面臨巨大壓力。
鑒于此,深圳審時度勢,重新定位自身發展,提出從“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轉變。
質量水平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面對日益稀缺的空間資源,深圳通過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使城市發展從“增量擴張”向“存量挖潛”轉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啟動“質量強市”戰略,深圳經濟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實現了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2012年8月,深圳市政府組團參加全國創建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的答辯會,并獲得首批“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市。一年后,深圳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組的嚴格審核驗收,成為中國首個被授予“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的城市。
隨著前海開發戰略的穩步實施,深圳有了經濟新的增長極。作為深港合作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和結構調整引領區,前海今后將建成集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循環和資源節約型為一體的“深圳質量”標桿區域。
統計數據顯示,深圳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的2902家增長到2018年的1.44萬家,增長了近4倍。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二三產比重從2012年的44.3:55.7優化到2018年的41.1:58.8,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了3.1個百分點。
高質量發展,在深圳還體現為關心民生、尊重民意、謀求民利,注重提升人的價值和質量素質。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隨處可見綠色,截至2019年9月,深圳有1090座公園。
“讓城市因而愛讀書而受人尊重。”拓荒牛,作為深圳敢為天下先的象征廣為人知,而深圳大運會的火炬塔以“書山”為主體,托起一個城市對激揚文化和智慧的向往。讓城市因愛讀書而受人尊重,不止是深圳經濟轉型的先導,也是深圳文化自覺的標志。
人才成為深圳第一戰略資源,全市人才隊伍總量達510萬,高層次人才從2012年的3200人增長到2018年的12480人,專職兩院院士從2012年的11人增長到2018年的41人。
營商環境成為深圳核心競爭力。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指出,深圳營商環境位居全國第一。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城市,深圳是創新產業和科學技術落地的聚集地,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2012年的30.7%提升到2018年的37.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從2012年的35.6%提升到2018年的50.2%。華為、騰訊、正威等不少深圳企業,在成為世界級巨頭的同時,也成為帶領中國科技崛起的中堅力量。
2020年7月,光啟技術的工商注冊地從浙江遷到深圳。這家在深圳誕生、發展10年的創新旗手,實至名歸地回到深圳這個創新大家庭。作為致力于提升超材料航空/海洋裝備的全球超材料龍頭,光啟技術順德生產基地也在7月封頂。5月底,光啟技術深圳銀星基地的產能達到年產8噸。預計到2020年11月,順德項目一期工程將增加年產40噸的生產線。這意味著創新性和復雜程度堪比最先進的五納米半導體生產線的中國新一代超材料制造基地,即將迎來制造能力和產能的巨大飛躍。
統計數據標明,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6年居中國之首,深圳2019年的專利申請量(261,502件)、授權量(166,609件)、授權量增速(18.83%)、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85.22%)和PCT申請量(17,459件)五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06.3件,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倍。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深圳明確將質量強市戰略作為城市發展的長遠重大戰略,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突出創新驅動、改革開放,大力推動高質量的全面發展。
2019年11月,深圳出臺《關于開展質量標準提升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19-2022年)》,在更高目標更廣范圍上推進新一輪質量提升。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0年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報告》測算結果顯示,深圳高質量發展總得分全國排名第一;從分指標來看,深圳拿下綜合績效、協調發展、綠色發展三個單項冠軍。
深圳綠色發展指數排名第一,這主要與深圳單位面積GDP產出率高有關。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積約為廣州的1/3、北京的1/8,2019年深圳地均GDP達到13.48億元,全國最高。
前不久出爐的經濟“半年報”顯示,深圳是2020年上半年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中唯一實現GDP正增長的城市。
四十不惑。深圳,正一路向前……
記者 鄭小紅 索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