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點:齊齊哈爾:用行動詮釋環衛精神——記龍沙公園清掃班班長杜才
(資料圖)
沒有驚人的壯舉,沒有響亮的誓言,他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把自己的追求全部熔鑄在了龍沙公園日常的清掃工作中,身披星光而作,月撒銀光而歸,每年累計加班時間超過600小時,用行動詮釋著令人稱道的“寧愿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的環衛精神。他就是市龍沙公園清掃班班長杜才。
“這里游客隨手扔的瓜子皮有點多,咱倆這次拿工具給它清理仔細點兒,別漏掉了。”6月14日,記者來到龍沙公園,杜才正帶著同事在望江樓內清理游客掉落在望江樓磚縫內的瓜子皮等垃圾。從事環衛工作9年多,每天帶領保潔員清掃龍沙公園內垃圾早已是杜才的工作常態。他根據客流高峰合理安排工作班次,使清掃人員和保潔人員交替作業,既保證了戰斗力,又保證了清掃質量。尤其龍沙公園一號門、二號門更是緊鄰龍沙早晚市場,游客密集,清掃難度相當大。節假日高峰期每天接待數萬人次,突擊衛生死角,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兒,特別是在遇到重大節假日或活動期間,也是清掃員最為忙碌的時候。為了保證清掃效率,杜才根據日常經驗的積累和摸索,自主研發手握垃圾袋和夾鉗,在班組推廣使用后,拾撿垃圾的效率大大提高。
“到環衛工作了,就得把心思扎下來,研究環衛工作。”杜才說,雖然是力氣活,但里面有很多小竅門,只要琢磨進去了還是有樂趣的。就說掃帚,以前的高粱稈的,怕潮,一潮濕一用勁兒就容易折斷,后來我發現竹葉桿的大掃帚有韌性,還有彈性,就給它縮小用拖布桿固定,扎成小掃帚,這樣結實、耐用,清掃路面干凈、效率高,還節省不少費用。
龍沙公園占地面積64公頃,全年日均游客過萬,客流高峰期的時候日入園游客達到5萬人次。高峰期間游客排隊如廁,個別游客來不及排隊大便就在周邊解決,公廁周圍的樹叢有時就會潛伏著“地雷”。面對這項令人作嘔的工作,杜才更是從不躲讓,沖在前面。秋季落葉期,每天落葉清掃量都要用噸計算,他清運落葉每天往返垃圾中轉站幾十次。雪季到來,公園里的石子按摩游覽路是清冰雪戰役中最艱難的,他就在鵝卵石路上用鍬敲擊,凹凸不平的表面常常需要蹲下來用小鏟子一點一點地鏟。
“作為班長,我只有身先士卒領頭去干,把這個頭領好了,大家才能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共同把清掃工作做好。”杜才說,成績都是大家伙共同干出來的,我只是有幸代表大家獲得了榮譽。我會繼續帶領大家把工作繼續干好,爭取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