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年前實現“6個翻番” 科技創新領域交出閃亮答卷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十年來,北京堅持創新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以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為使命,培育了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一批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突破了關鍵領域的一批核心技術,在科技創新領域交出了一份閃亮的答卷。
在科研指標方面,北京較十年前實現了“6個翻番”。其中,“全市R&D投入”“年技術合同成交額”“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總收入”各翻了一番多;“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翻了兩番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了三番;“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翻了三番多。
答卷
1、“三城一區”
“三城一區”指的是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創新產業集群示范區。它們以不足6%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市GDP的三分之一。眾多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落戶于此,涌現出了“量子直接通信距離100公里”等科研成果。
2、科創基金
科技創新需要資金投入,針對耐心資本、長期資本不足的問題,北京專門設立了規模為300億元的科技創新母基金,更加注重投早投小,目前80%投向原始創新和成果轉化階段,部分資金投入期長達15年。這項措施有助于突破創新激勵的障礙,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支撐。
3、“專精特新”
“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特征的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市場競爭力強。北京是國家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其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海淀區,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117家,占北京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的45.5%。
4、“獨角獸”
“獨角獸”企業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創業公司。這些公司大多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行業領先的創新能力,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據統計,2022年北京擁有獨角獸企業113家,數量為全國第一。
5、“長安鏈”
北京不但在發揮龍頭企業創新牽引作用,也在抓住底層技術、公共平臺等核心要素,打造更具黏性、更有活力的創新生態。比如微芯研究院研發出的區塊鏈平臺“長安鏈”,就解決了底層技術和操作系統自主可控的問題。目前,長安鏈在各領域落地了300余個應用場景,支撐了司法、金融、稅務、能源等一大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6、無人駕駛
中關村孵化出來的無人車,已經在經開區上路。近年來,經開區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20年9月,北京啟動全球首個網聯云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歷經兩年,示范區已完成1.0試驗環境搭建和2.0小規模部署各項任務。無人駕駛出租車、無人駕駛掃路機、無人配送車等智能網聯汽車,正逐步走進人們的生活。
閱卷
閱卷人: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于海峰
人力物力保障足 心無旁騖搞研究
我從事的是量子計算方向的研究,去年我和團隊一起完成了“長壽命超導量子芯片”這一科研成果,并在中關村論壇發布。量子態作為信息載體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環境干擾從而失去了量子特性,我們需要做的是延長它的持續時間。成果發布時,國際文獻公開報道的持續時間最高值是360微秒,而我們提升到了500微秒以上,這表明北京在量子芯片加工的質量上已經位于國際前列。
早年我是在南方的一所高校任職,2017年量子院在北京成立后,向我發出了邀請。一開始我還猶豫要不要來,因為我在南方的生活已經很穩定了,家人也都在身邊。如果來北京,意味著一個陌生的環境,充滿著挑戰,實驗室要從零開始建設,科研上有兩到三年左右的空檔期。但從另一角度考慮,我從事的研究方向已經進入科學工程化,高校的環境比較適合做基礎性研究,但如果想要挑戰工程性的大項目,量子院肯定更合適。仔細考慮之后,我選擇來了北京。
事實證明,這次選擇是非常正確的。北京對我們科研人員的生活十分關照,住房、愛人工作和子女入學等后顧之憂都給予了滿意的解決,可以讓我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研究當中。不僅如此,量子院也給了團隊負責人很大的科研自主權,可以自己組建團隊。我們的招人標準是“不看出身,只看能力”,只要你有絕活,就可以來團隊里發光發熱。現在,團隊已經有了將近40名成員。
在北京,我能感受到科研環境和以前完全不同了。之前我們得自己想著申請經費來支撐所從事的研究,現在經費上量子院全額支持,不必為了這些問題而煩惱;以前我們考核是以文章和項目為導向,看你文章發的多不多,經費拿的多不多,現在考核標準變了,沒有發文章的壓力,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十年磨一劍”的研究當中。正是因為這種壓力小了,我們出成果的時間反而更快了。之前提到的“量子芯片突破500微秒”這一成果,團隊總共只花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在世界范圍內都算非常快的。
量子院是北京市政府聯合中科院、北大、清華等多個單位共同建設的機構,我們想要交流科研問題時,能很方便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討論。每周我們還會開線上的科研討論會,不僅有國內的專家,還有國際上同一領域的專家共同交流。
如果要做一個比喻,現在我和團隊好像正處在一條科研高速路上,在北京市新型研發機構體制機制的護航下,我們在高速地向前飛馳,這可以說是科研人員夢寐以求的一種工作狀態。我們團隊的最大目標是自主研發出一臺量子計算機,這其中涉及芯片研發、電子學測控、應用算法等多個方面,我們的成員會各司其職,共同向著目標努力。(記者 莫凡 和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