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運用相關技術 京唐鐵路萬噸轉體橋成功上跨津秦高鐵
近日,由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鐵路工程公司承建的新建北京至唐山城際鐵路引入唐山樞紐上跨津秦高鐵上行聯絡線特大橋T構連續梁成功轉體,順利跨越津秦高鐵。據了解,這座轉體橋是京唐城際鐵路唯一一座轉體橋,也是我國首次運用“掛籃懸澆+超大節段支架現澆”法實現T構梁精準轉體的高鐵橋梁。
凌晨1時,隨著現場總指揮一聲令下,重達12790噸的橋梁開始以每分鐘0.5度的速度,順時針方向緩緩轉動。負責操作轉體梁施工的現場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根據轉盤刻度、牽引油泵讀數、轉體梁速度傳感器和定位系統等技術指標,實時監控和調整轉體速度及橋梁姿態等,確保萬噸橋梁順利轉體。
京唐津秦上行聯絡線特大橋跨津秦高鐵(88+88)米T構位于京唐津秦上行聯絡線特大橋,轉體段長度177.5米,橋面寬7.4米,高30米,轉動角度25度。由于橋梁處在一段半徑為1400米的圓曲線上,是一座“大跨度小半徑曲線橋”。橋梁的重心并不在支撐橋梁橋墩上的中心上,而與橋墩有37.1厘米的偏移,技術人員稱為“偏心橋”。
“大跨度小半徑曲線”和“偏心”,為這次橋梁轉體帶來了很大難度。加之這座轉體橋上跨津秦高鐵,橋梁兩端距離津秦高鐵正線距離不足2米,要求施工過程做到萬無一失。項目部創新采用了“掛籃懸澆+超大節段支架現澆”法進行施工和轉體,達到了施工安全及工期要求。據了解,這種技術在國內轉體梁施工中尚屬首次應用。
“針對轉體橋大跨度、小半徑、曲線、偏心的復雜特點,我們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展開技術攻關,通過建立模型,全過程模擬轉體,精準計算出重心偏移度,調整了中心位置和轉體角度,確保了轉體過程中梁體的平衡及穩定。”中鐵電氣化局京唐鐵路項目經理彭雁兵介紹,施工中,他們在多個關鍵位置布置了測量點,建立了精測網,同時采用了轉體橋姿態調整信息化系統,實時監控梁體姿態、平面軌跡、梁體豎向振動狀態,把球鉸的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級,確保了“零誤差”精確定位。
凌晨1時50分,京唐城際鐵路上跨津秦高鐵上行聯絡線特大橋T構連續梁順時針轉動25度,成功精準轉體。整個轉體過程用時50分鐘。
京唐城際鐵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終到河北既有唐山站,正線線路全長148.7公里,共設車站8座,全線最高設計時速350公里。京唐城際鐵路開通后,將打通北京通州至唐山的城際通道,對帶動通州、河北香河、天津寶坻以及唐山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