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微克/立方米 10月北京PM2.5濃度創秋冬季單月最低
市生態環境局昨天介紹,10月北京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 25微克/立方米,創本市有PM2.5監測記錄以來秋冬季(10月至次年3月)單月最低。1月至10月,PM2.5平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繼續保持最優。
今年,本市持續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在加快工程減排措施方面,82家VOCs重點企業完成“一廠一策”深度治理,1190臺(家)汽修企業噴烤漆房加裝活性炭改造。鼓勵錯峰加油,6月至9月夜間加油量同比增長10%,有效減少白天高溫時段油氣揮發。開展餐飲油煙整治專項行動,以投訴舉報線索為重點,累計檢查餐飲單位5.5萬家(次),查處876起,公開環境違法典型案例。
“獎優罰劣”壓實施工揚塵管控責任,開展第二批72家揚塵治理“綠牌”工地評定,累計對揚塵治理不達標的156家工程進行通報,約談49家施工單位。緊盯道路遺撒問題,累計開展建筑垃圾聯合督導檢查38次,聯合執法1627次,移送違規線索4144處。利用遙感影像排查發現519個平原生態林地塊存在裸露土地,86%已通過補植補造完成治理。
秋冬季是污染物排放相對較大,且氣象條件不利的時段。10月下旬,發生了2次空氣污染過程,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全市聚焦空氣質量排名靠后的街道(鄉鎮)、熱點網格高值區等重點區域,重型柴油車、施工工地、績效評級低的企業等重點領域,夜間等重點時段,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加強宣傳引導,嚴厲查處各類大氣環境違法行為。經過全市共同努力,有效減緩了污染積累速度、降低了污染峰值,最終未出現重污染日。
10月份,全市全面啟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將秋冬季攻堅與全年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安排、一體推進,加快各項措施收尾,積極應對污染過程,深入實施“一微克”行動。( 記者 駱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