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男隊新一代接班人呼之欲出
原標題:23歲的王楚欽成為直通賽最大贏家,獲得世乒賽男單與混雙門票(引題)
國乒男隊新一代接班人呼之欲出(主題)
文匯報記者 吳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東京奧運會后誰會接替淡出的許昕,搭檔馬龍與樊振東,組成巴黎奧運周期的三駕馬車?如今,答案漸漸浮出水面——王楚欽。在上周結束的“直通德班”世乒賽選拔賽第二站中,23歲的王楚欽是最辛苦的選手,也是最大贏家。除了與孫穎莎收獲混雙冠軍直通德班外,他還憑借男單冠軍獲得了世乒賽門票。更可喜的是,在4月4日國際乒聯清除東京奧運會積分后,“大頭”將超越奧運男單冠軍馬龍來到世界第二,國乒男隊新一代接班人呼之欲出。
從國乒五虎中最年輕的隊員,成長為可以接替許昕之位的三名核心主力之一,近一年來,王楚欽經受住了內戰、外戰、體能、心態等多方面考驗。由34歲的馬龍、26歲的樊振東和王楚欽組成的新周期“老中青三駕馬車”已經基本成型。
本站直通賽的勞模非王楚欽莫屬。已獲得世乒賽男單參賽資格的樊振東和馬龍不參加直通賽,已獲女單參賽資格的孫穎莎只參加混雙項目。而首站直通賽因身體不適退賽的王楚欽這次要面對混雙和男單的雙線挑戰,尤其是在混雙戰場,“莎頭”組合打得并不容易。
3月29日晚,王楚欽/孫穎莎通過五局大戰逆轉向鵬/劉煒珊奪得混雙冠軍后,卻不能馬上享受勝利的喜悅。由于與首站選拔賽混雙冠軍林高遠/陳幸同總成績相同,為爭奪一個世乒賽的名額,一場混雙PK賽在隨后舉行。又是一場五局大戰,“莎頭”先下兩局后被“高幸”追平。“決勝局就是比誰更能熬一些,”連續作戰的王楚欽賽后坦言,這是一場讓他感到“體無完膚”的比賽,“到了那會兒,大家都很難受,輸一分都非常疼。”崩潰、僥幸以及大腦支配不了身體的狀態開始出現,王楚欽坦言,接近極限的挑戰讓自己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比賽感受,“就看那會兒誰處理球更合理,更冷靜地對待比賽。”
教練組不僅在賽程安排上有意磨練王楚欽,也在排兵布陣中體現出對“莎頭”組合的良苦用心。德班世乒賽國乒有兩對混雙參賽名額,“莎頭”是世界第一組合,且剛登頂新加坡大滿貫,他倆完全可以直接獲得參賽資格。但教練組不放過任何磨礪的機會,并用不同配對的對手組合不斷激發“莎頭”的潛力。首站選拔賽上,“高幸”時隔五年再次攜手,“胖魚(樊振東/王曼昱)”與“夢龍(馬龍/陳夢)”首次配對,而與“莎頭”同期成長起來的“圓滿(林高遠/王曼昱)”組合卻被拆對……其他組合在新周期中分分合合,而“莎頭”卻是最穩定的一對搭檔,可見他倆是教練組最中意的人選,磨礪正是對他們的特殊偏愛。
與其他男隊主管教練分管五六名隊員不同,混雙組長肖戰作為主管教練只負責王楚欽一人,兼管“大頭”單打、男雙和混雙訓練。肖戰曾表示,王楚欽“花在混雙的時間非常多,業余訓練時間幾乎都在練習混雙”。對于左手將王楚欽來說,他不僅在混雙項目上有先天優勢,而且這是他打開巴黎奧運會大門的鑰匙。
自東京奧運會增設乒乓球混雙項目后,各國家與地區奧委會最多派出男女運動員各三人,參與男女團體(各三位)、男女單打(各兩位)與混雙(一對組合)三個項目的爭奪。誰拿到混雙名額,就意味著至少可以出戰團體賽。國乒女隊中實力強勁的孫穎莎有可能身兼三項,而對男隊而言,誰來接替許昕的位置出戰混雙和男團,一直是巴黎奧運周期需要解決的問題。
王楚欽在混雙項目上已占先機,并搭檔樊振東排名男雙世界第二,而在男單戰場,中生代選手梁靖崑和林高遠一直是王楚欽需要趕超的隊友。轉折發生在去年10月,國乒五虎一同出戰成都世乒賽團體賽。淘汰賽階段,梁靖崑和林高遠沒再出場,教練組派出馬龍、樊振東、王楚欽組成“老中青三駕馬車”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與瑞典隊的四分之一決賽,王楚欽對陣名將法爾克,讓二追三實現翻盤。緊接著半決賽面對勁旅日本隊,國乒有意臨時變陣,讓王楚欽出任第二單打挑戰張本智和,王楚欽以1比3告負;在樊振東也輸給張本后,決勝盤再度出場的王楚欽迅速調整心態,直落三局戰勝戶上隼輔,為中國隊取得了關鍵性勝利。
對于彼時世界排名僅列第11位、隊內排名第四的王楚欽來說,這是實現蛻變的一役。此后一個月內,他在WTT冠軍賽澳門站戰勝樊振東奪冠,又在新鄉WTT世界杯決賽復仇張本智和登頂,排名躍居世界第三。無論是外戰還是內戰,王楚欽的單打成績已經超過梁靖崑和林高遠。在沒有樊振東、馬龍出場的第二站直通賽中,王楚欽一日雙賽,半決賽戰勝梁靖崑、決賽擊敗林高遠,奪得頗有分量的男單冠軍。“因為對手都是很熟悉的隊友,每一場贏得都很艱難。”王楚欽說,“直通賽對體力、精力、心態上的磨礪甚至比大滿貫更多些,通過直通賽我發現了自己身上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