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醫院:設置核酸檢測方艙和彈窗必檢人員
設置核酸檢測方艙和彈窗必檢人員檢測點;設置隔離方艙,安置中高風險地區患者;改造兒科門診,實現獨立預檢分診,區分發熱患兒和普通患兒……
全國疫情高位運行,北京市正處于防控關鍵時期。近期,市衛健委對醫療機構院感防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日,記者探訪北京天壇醫院,該院通過充分調動資源、優化醫療流程等措施,最大限度防范院感風險,實現就診人員分類、分層就診,防止人員聚集、人流交叉,在力爭確保患者安全、醫院安全的前提下,滿足患者就醫需求。
記者看到,在醫院東門內和南門外,分別設置了核酸檢測方艙和健康寶彈窗人員核酸檢測點。其中,核酸檢測方艙針對“應檢盡檢”和“愿檢盡檢”人群,檢測人員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或現場自助機具預約、掛號、繳費,完成采樣。而對于出現健康寶彈窗的人群,需要在醫院南門外的檢測點完成采樣,不用再進入院區,與普通就診人群發生接觸,規避了可能存在的風險。
天壇醫院副院長賈旺說,醫院通過對院區重新規劃設計、進行不同程度的環境設施改造,以及對醫療流程進行梳理和改造,力爭實現對發熱門診、普通門急診和特殊人員分類分層進行醫療救治。
在兒科,原本與門診大廳相連的通道經過改造已經封閉,實現獨立的出入口、通道和候診區,以及獨立的預檢分診。“有新冠肺炎相關流行病學史的孩子必須到發熱門診就診,而對于沒有流行病學史的孩子,我們設計了新的流程。”賈旺介紹,在兒科門外,醫院設置了兩處帳篷,其中一個帳篷供沒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兒童進行核酸檢測專用,小患者核酸檢測陰性后,將被引導到診室就診;另一個帳篷則用于非發熱的普通小患者進行核酸檢測等。同時,對于沒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小患者,醫院還設置了專門的診室,減少與普通患兒接觸。
“對于急危重癥患者,醫院以搶救生命為先,并制定了高風險患者與普通患者相對獨立的治療流程。”賈旺介紹,對于生命體征平穩的來自中高風險區域等高風險人員,需要在醫院設置的隔離方艙候診、就診,盡量減少與普通患者交叉,對于需要緊急手術的患者,醫院制定詳細的流程,統一安排到負壓手術間進行手術,確保急危重癥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救治。所有的方艙全部安裝了空調、座椅等基本設施,并嚴格按照院感要求進行消殺。
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規定,醫院住院病區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為方便新入院、出院、手術、重癥監護、進行需要家屬簽字的檢查,以及臨終等特殊情況的患者家屬,醫院實行“住院患者家屬探訪憑條制度”,由患者所在病區醫護人員登記并開通不同權限后,家屬可憑身份證等證件自助打印探訪憑條,進入住院部,以防止外部人員在住院部集中、交叉,帶來住院患者感染風險。
此外,為了提高全院工作人員核酸檢測的頻次和覆蓋面,天壇醫院從即日起調整全口徑人員核酸檢測模式,對于除重點崗位、重點人群外的其他醫院工作人員,實行分批定期檢測與全員統一檢測結合的模式,即改變以往每周全員統一進行一次核酸檢測的節奏,常態下每周將全體員工分為兩批進行核酸檢測,定期進行全員統一檢測,以提高核酸檢測頻次和效率。(記者 孫樂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