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播報】銷售腰斬、美元債展期、短債存大量資金缺口,綠地控股站在懸崖邊?
在地產行業大環境下行,不少房企也紛紛暴雷的大背景下,有的房企企圖彎道超車,有的為了自救不斷變賣資產融資求生,而如今的綠地控股明顯已經站在了懸崖邊,搖搖欲墜。
圖/網絡
【資料圖】
不久前,綠地控股的銷售數據被公布,其上半年銷售額腰斬,下滑程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今年一季度報中,綠地控股的業績就已經營利雙降,且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更是下滑幅度巨大,必然會對公司資金流造成一定影響。
在此情況下,綠地控股的債務也不容小覷,其中短期債務已經無法覆蓋,且存在大量資金缺口。
而下半年集中到期的債券中,綠地控股已經展期一筆,為了應對債務,其表示將計劃3年內售出2000億資產。
與此同時,綠地控股大股東也下場質押股權為其提供援助。
不過在如今房企紛紛暴雷的情況下,綠地控股棘手的債務問題直接將其推至懸崖邊,搖搖欲墜下,也不知還能堅持多久。
【銷售腰斬,經營性現金流驟降】
進入7月份之后,各房企在上半年的銷售數據都紛紛公布出來,綠地控股也在其中。
據中指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綠地控股今年上半年銷售額為684.0億元,同比減少58.3%。
腰斬的數據明顯可以看出綠地控股的銷售情況并不好,當然在大環境下行的背景下,今年房企大部分也都出現了銷售下滑的情況。
在此前中指研究院發布的《2022上半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排行榜》中顯示,今年上半年,百強房企的銷售額均值為356.4億元,同比下降48.6%。
而綠地控股銷售數據的下滑程度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可見其銷售方面的情況不容樂觀。
不僅如此,在今年一季度的報告中,綠地控股的業績表現也不盡人意。
在今年的一季度報告中,綠地控股實現營業收入為960.51億元,同比下滑27.62%,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5.47億元,同比下降35.24%,業績直接營利雙降。
現金流方面,綠地控股一季度產生的經營活動現金凈額為26.25億元,同比下降77.89%,下降幅度巨大。
減少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勢必會對公司本身的資金流造成一定影響,使其進一步收緊。
除此之外,在2021年綠地控股毛利率為11.7%,同比2020年末下降2.8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綠地控股的核心盈利能力也出現下滑。
銷售額腰斬,盈利能力出現下滑,經營性現金流又大幅減少,可見綠地控股經營面和資金面的壓力都不小。
與此同時,綠地控股的債務問題也同樣不容小覷。
【短債無法覆蓋,存巨大資金缺口】
從融資情況來看,去年綠地控股剔除預收賬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83.7%;凈負債率為91.6%;現金短債比為0.81,也就是說其仍有兩個未達到標準,腳踩“兩道紅線”。
同時,在去年top20的房企中,有一半的房企剔除預收賬款后的資產負債率都未達標,這其中屬綠城控股的超線程度最為嚴重。
以融資成本來看,綠城控股的融資成本一直徘徊在6%,在行業中處于較高位。
腳踩紅線,融資成本又居高不下,但更為驚人的,是綠地控股的債務規模。
在今年一季度報中顯示,綠地控股的總負債合計1.24萬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為1.09萬億元。
別看債務規模如此龐大,這其實已經是綠地控股降息降債后的成果了。
總債務規模不小,其中短債的規模也不容忽視。
據財報顯示,綠地控股的短債金額合計為1233.27億元,其中包括短期借款為229.18億元;應付票據有302.9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有701.1億元。
然而,其同期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有近495.15億元,完全無法覆蓋綠地控股的短債規模,且還存在738.12億元的資金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到一季度末,綠地控股一年內到期的美元債將有26.2億,其中一筆6月25到期的5億美元債已經宣布展期。
標普對此認為,由于綠地控股未來12個月仍面臨大量離岸債務到期,規模合計約為24億美元,以及綠地控股流動性異常疲弱,公司的償債風險劇增,同時今年剩余時間內到期的高級票據的還款情況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短債無法覆蓋,這表示在債務到期前綠地控股需要大量資金來應對,但在本就存在大量資金缺口的情況下,其經營性現金流入又走弱,無法為承壓的短債提供支持,這無疑讓綠地控股陷入更深的泥潭。
而今年下半年綠地將迎來償債高峰期,為了應對,綠地控股只好不斷買資產補血。
【不斷出售資產補血,大股東下場援助】
面對巨額債務,綠地控股曾明確表示,將安排優質資產出售來償債,計劃3年內將售出2000億資產。
而綠地集團本身也確實早就在不斷出售資產補血。
5月16日,綠地發布公告表示,已將位于美國的綠地紐約太平洋公園項目的兩棟公寓樓順利出售,交易價格為3.15億美元。同時,綠地紐約太平洋公園另一物業項目也將于近期完成交易,涉及資金為1.5億美元。
去年末,綠地控股還與其股東進行交易。
當時綠地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分別與綠地控股的股東上海地產集團、上海城投的子公司達成交易協議,后兩者分別出資15億元購買綠地控股間接持有的上海星弘地產各30%股權。
除了不斷出售資產籌集資金,其大股東上海格林蘭投資也多次下場為綠地控股提供支持。
同樣在5月份,綠地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格林蘭將持有的16億股綠地股票質押給了浦發銀行,為綠地控股的銀行融資提供質押擔保,同時明確表示這筆錢將用以“支持公司生產經營”。
而就在一個月后,綠地控股再次發布公告表示,公司第一大股東格林蘭新增質押股票4500萬股,理由同樣是“支持公司生產經營”。同時,綠地控股補充道,未來半年內格林蘭質押的2.5億股將到期。
在地產行業大環境下行,不少房企也紛紛暴雷的大背景下,有的房企企圖彎道超車,有的為了自救不斷變賣資產融資求生,而如今的綠地控股明顯已經站在了懸崖邊,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