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開閉幕式場館“鳥巢”完成升級改造:景觀照明實現節能30%
昨天,作為北京市冬奧工程建設的收官之作,承擔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式任務的國家體育場“鳥巢”改造工程完工。至此,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及延慶賽區場館和配套基礎設施全面完工。
北京冬奧會共設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個賽區,北京市主要負責北京及延慶賽區的建設任務。自2017年3月31日,北京市下達冬奧工程建設“開工令”,數萬名冬奧建設者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的冬奧建設精神,投入到場館建設中。經過1671個日日夜夜的奮戰,8個競賽場館、16個非競賽場館及31項配套基礎設施全部完成建設任務。
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丁建明介紹,目前,所有競賽場館已經通過國際單項組織認證,并經過多次測試活動的檢驗。8個競賽場館、16個非競賽場館已陸續交付北京冬奧組委,全部31項配套基礎設施已投入使用。
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雙奧之城”。在北京賽區,除新建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首鋼滑雪大跳臺中心外,其他競賽場館均利用了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場館。非競賽場館則大量“借用”了北京市的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如北京冬奧村賽時為運動員、教練員提供服務,賽后將作為北京市的人才公租房面向社會配租;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借用”了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賽時為全世界媒體服務,賽后回歸原有的會展功能。
延慶賽區被譽為“最美賽區”,建設了國際一流、填補國內空白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區秉承“山林場館,生態賽區”理念,體育設施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完工,讓一流的冬奧會場館融入到小海陀的自然景觀之中。
北京冬奧工程還創造了諸多科技、綠色、建筑領域的第一。通過建設世界首創的500千伏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北京冬奧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屆100%使用光伏、風電等綠色電能的奧運會。通過科技創新,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采用碳排放接近于零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的主辦城市。國家速滑館建設采用了世界跨度最大的雙曲面馬鞍形單層索網結構,長198米、寬124米的巨大跨度屋面沒有一個支撐支柱,重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
丁建明透露,北京冬奧場館與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已全面完工,北京及延慶賽區的臨時設施搭建工作已全面展開。按照計劃,這些涉及觀眾觀賽系統、運動員服務系統,電視轉播、防疫、物流等方面的臨時設施將在年底前基本完工。
揭秘
“鳥巢”改造方案首次公開
隨著“鳥巢”升級改造完工,其改造方案也首次公開。據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相軍介紹,此次主要對無障礙設施、景觀照明、觀眾服務設施等4方面共計37個分項進行提升,凸顯綠色、智慧和人性化特色。
無障礙
增建坡道更新18部電梯
相軍表示,本次改造處處體現人文關懷。場館外圍東北側增建了無障礙坡道。全場18部無障礙電梯更新,增加轎廂不銹鋼鏡面和扶手。現有場館101間無障礙衛生間里,增加了兒童馬桶墊圈、兒童墊腳凳、可調節高度的多功能置物臺等。根據最終觀眾人數,還將確定輪椅坐席比例,對部分區域無障礙坐席加密處理。
服務設施
90塊電子屏環繞清晰觀演
觀眾服務設施的改造將讓觀演更有溫度。觀眾區安裝了不同尺寸的電子屏幕,90塊中小電子屏環繞看臺區域,為觀眾呈現更加清晰的觀演效果。此外,看臺集散區增設了128臺溫水直飲機,冬季室外也能供應溫水。觀眾區衛生間洗手池也可提供熱水服務,讓現場觀眾真切體驗鳥巢溫度。
節能
景觀照明節能30%
節能低碳將成為鳥巢的新標簽。“鳥巢是2007年完工的,經過夏季奧運會后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4年了。”相軍直言,此次對景觀照明系統進行改造,在充分利用原有設備管線的基礎上,用高標準LED燈具替換原有傳統已衰減光源,同時對屋頂PTFE膜、立面鋼架、看臺紅墻部位的亮度、均勻度和眩光點及曝光點都進行了提升。改造后可通過運行模式控制,達到30%的節能效果;同時可采用變色投光燈,根據不同時段需求呈現更多元化的燈光效果,打造標志性城市夜景名片。冬奧會期間,鳥巢將展現最美的景觀效果。
鳥巢對其他設施設備也進行了提升。比如場地、觀眾席所有的擴聲系統,采用244只全新音箱、揚聲器和數字功率放大器等設備。場館熱力站設備和散熱器更換完成,將提升場館熱力系統運行穩定性。(記者 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