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種抵達北京 火種展示和火炬接力計劃發布
20日,奧運火種再次來到北京!從希臘古奧林匹亞采集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種,將開始在神州大地的展示和火炬接力活動,這也標志著北京冬奧會大幕即將開啟。
20日清晨6時許,隨著北京冬奧組委赴希臘代表團抵達首都機場,北京冬奧會火種順利抵達北京。北京冬奧組委特別代表——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于再清手持火種燈走出艙門。
火種歡迎儀式現場
北京冬奧儀式火種臺首次亮相
火種歡迎儀式于當天上午在國家體育場“鳥巢”北側的奧林匹克塔舉行。這里曾在2008年見證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夏季奧運會,而在明年2月4日,“鳥巢”將上演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北京也將隨之成為世界首座既舉辦過夏奧會、又舉辦過冬奧會的“雙奧之城”。
火種歡迎儀式首先通過視頻回顧了在希臘舉行的北京冬奧會火種采集和交接儀式。伴隨全場期盼的目光,北京冬奧會火種燈進入了活動現場。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冬奧組委主席蔡奇接過燃燒的火炬點燃儀式火種臺。熊熊燃燒的奧林匹克之火,將在中國人民心中重燃奧林匹克運動的激情和夢想。
隨后,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種展示和火炬接力計劃。火炬接力活動以“迎接冰雪之約 奔向美好未來”為主題,以“健康·歡樂·活力”為口號,精簡傳遞規模,增加展示活動,將分為火種展示、傳統火炬傳遞和網絡傳遞三個部分。2022年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將開展傳統的火炬傳遞活動,共有約1200名火炬手參與傳遞。
根據安排,冬奧會火種抵達北京后,首先將結合奧林匹克火炬接力主題展覽,在奧林匹克塔進行展示。
儀式尾聲,伴隨火炬主題歌曲響起,火種被再次引入火種燈,并被護送至奧林匹克塔天穹廳,正式開啟了火種展示活動。
儀式現場,北京冬奧會儀式火種臺首次亮相,其創意靈感來自中國傳統青銅禮器——尊。與此同時,火種燈、火炬接力標志和火炬手服裝也首次在國內亮相。
火炬接力計劃解讀
明年2月2日至4日
三個賽區進行傳統火炬傳遞
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王向豫介紹,本次火炬接力的規模、時間和方式等計劃安排,嚴格遵循“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與國際奧委會反復溝通協商確定,體現出三方面特點。
考慮到疫情防控
火炬接力辦得“簡約而精彩”
堅持簡約辦奧。接力計劃落實簡約辦奧需求,在保證接力活動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展示國家形象,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激發群眾關注、支持和參與冬奧會熱情等作用的同時,從實際出發,適應疫情下奧運籌辦的新要求,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和資源簡化規模、突出特色,努力把傳遞活動辦得“簡約而精彩”。
確保活動安全。當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國內疫情防控總體穩定但不能放松,本次火炬接力工作本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和對廣大人民群眾健康負責的態度,堅持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適當縮減傳統傳遞的路線和時間,相應減少傳遞人員數量,將嚴格遵循疫情防控要求并強化防疫工作保障措施,確保火炬手和參與傳遞活動的相關人員安全,確保傳遞活動和冬奧賽事安全有序。
注重實際效果。北京冬奧組委和火炬團隊前期開展大量卓有成效的組織籌備工作,精心設計傳遞方案,力爭通過火炬接力展示辦賽城市地區的文化風貌、發展成果和群眾精神面貌,將活動辦出水平。
火種展示活動
按時間順序分三個階段
王向豫表示,為更好地宣傳奧運理念和火炬接力文化,讓廣大群眾近距離觀看奧運火種,了解火炬接力的悠久歷史和承載的意義,感悟奧林匹克精神,本次火炬接力計劃注重創新形式,不僅保留傳統火炬傳遞,還增加火種展示活動。
火種展示將按時間順序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北京奧林匹克塔結合奧林匹克火炬展覽進行火種展示。廣泛宣揚奧林匹克精神,動員大家關注、參與北京冬奧會。
第二階段,部分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和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伙伴結合企業公益項目進行火種展示。火種展示將走進贊助企業,與它們支持的體育、文化、教育、社會公益項目相結合,進一步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冬奧會理念。
第三階段,在冰雪資源豐富、冰雪運動基礎較好的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和天津市等地進行火種展示。這些地區冰雪資源較為豐富,冬奧文化基礎較好,主題展示將與當地既有節慶活動(如霧凇冰雪節等)相結合,最大限度體現冰雪文化,帶動群眾熱情,放大宣傳效果,充分展示冰雪運動的魅力和風采,實現冬奧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傳統火炬傳遞將在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進行。時間安排在2022年2月2日至4日,共有火炬手1200名左右。傳遞路線立足展現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的冰雪資源、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和雙奧遺產,呈現沿途的自然、歷史、人文特色和現代化風貌。
北京地區火炬傳遞圍繞新發展理念,展現綠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發展戰略建設成果;張家口地區火炬傳遞以冰雪文化、歷史文化、長城文化、工業文化為載體,以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所取得的成效作為重點展示內容,凸顯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加速發展的態勢。
新銳科技助力
設置火炬傳遞網絡互動
王向豫表示,火炬傳遞社會關注度高,必須在安全可控前提下進行。傳遞過程中,將在傳遞城市選擇部分有代表性、有特色、安全可控的場地開展,控制觀眾規模,制定疫情防控方案。
在“科技冬奧”項目的支持下,火炬傳遞將融入更多科技元素,以人機共融等方式實現跨域火炬傳遞,靈活展現科技與冬奧文化的結合。此外,火炬接力計劃特別設計火炬網絡宣傳部分,將通過新銳前沿的科技手段和豐富多彩的傳播方式,讓更多人特別是青年人參與到火炬接力活動中。廣大網民可通過AR、VR、話題挑戰等多種互動形式,共享北京冬奧盛會。
王向豫表示,此次火炬傳遞活動采取展示與接力、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等多種方式進行,涉及面更廣。希望通過具有中國特色的火炬接力形式和傳遞過程,向世界展示中國蓬勃向上的體育文化,展現中國人參與奧運、支持奧運的熱情。
火炬
“飛揚”火炬整體外觀旋轉上升,如絲帶飄舞,最后呈現為飛揚的火焰。火炬接力標志創意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金鳳凰”與“火紋”,飄揚的動感“絲綢”與火種交融呼應,波動起伏又像是中國的萬里長城。
火種燈
從希臘采集的冬奧火種,是儲存在火種燈中來到北京的。火種燈創意源自“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借“長信”之義,表達了人們對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紅色絲帶環繞在火種燈頂部。
火種臺
以“承天載物”為設計理念的儀式火種臺,創意靈感來自中國傳統青銅禮器——尊。祥云紋路由下而上漸化為雪花,象征了“雙奧之城”的精神傳承。飄逸飛舞的紅色絲帶同樣環繞向上。
設計揭秘
冬奧形象元素以“絲帶”為視覺設計核心
在火種歡迎儀式上,北京冬奧會火炬接力標志、火種臺、儀式火種臺和火炬手服裝等首次呈現在公眾面前。這些重要的形象元素,都以一條象征奧林匹克火種與激情的絲帶為視覺設計核心。
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藝術總監林存真介紹說,火炬接力整體設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火炬、火炬接力標志,進而又有了火炬手制服、火種燈和火種盆,所有的設計都是在一條紅線的引領下。火炬標志作為冬奧會二級標志之一,是重要的冬奧會形象景觀核心元素之一,與冬奧會會徽圖形一脈相承,會徽中的一個視覺元素就是飄帶,這條飄帶“飄”出來的紅色絲帶就是火炬接力景觀標志的設計原型。
林存真說:“紅色絲帶就是整個火炬接力視覺的核心,北京冬奧會火炬發布的時候,大家看到的火炬內飄帶就是一條紅色的絲帶。這條紅色絲帶是從會徽、火炬接力標志‘飄’過來的,并且一直延續到了火炬手制服設計上。一根紅線,從高擎火炬的臂膀一直延續到腳部,這一設計連接了天、地、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景觀體系。火種燈、儀式火種臺也是與這根紅線相連的,所以一根紅線是所有火炬視覺的核心。”
北京冬奧會火炬設計者李劍葉也認為,火炬、火種燈、儀式火種臺是一套完整的設計體系,它跟北京冬奧會火炬是一脈相承的。(記者 崔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