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研制“被砍”,云從科技真能做AI行業(yè)領軍者?
來源:中訪網(wǎng)
?
2021-10-22 15:15:58
雖然成立時間最晚,但云從科技似乎大有來頭,名聲也十分響亮,為何這么說呢?因為云從科技自2015年成立以來就不斷標榜自己為“AI國家隊”。
不過,近日云從科技官網(wǎng)“人工智能國家隊”的宣傳標語卻突然被撤下了,變?yōu)榱?ldquo;人工智能行業(yè)領軍者”,難道是過了這么多年才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擔不起這個稱號嗎?
云從科技的創(chuàng)始人、實際控制人周曦出生于1981年,本科和研究生是從中科大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畢業(yè)的,后來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yè)讀了博士,是一名學霸。創(chuàng)立云從科技之前,周曦在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任職,現(xiàn)任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和上海交大博士生導師。
據(jù)招股書顯示,周曦通過常州云從持有公司23.32%的股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云從科技專門在2020年9月設置了特別表決權結構,即A類股份享受6票表決權,B類股份享有1票表決權,控股股東常州云從屬于A類股,因此周曦實際的投票權升上為64.60%,擁有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從上面的信息來看,云從科技“AI國家隊”可能只是因為創(chuàng)始人周曦及初創(chuàng)團隊來自于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而云從科技的前身是由中科院最大的人臉識別研究團隊孵化而成的。
其次,云從科技既不是央企控股也不是國企控股,57個股東中也無一直接隸屬于中科院。有意思的是,云從科技還專門在招股書中披露了國有股東情況,然而,宣稱“AI國家隊”的公司竟然只有南沙金控、國新資本、上海聯(lián)升、廣東創(chuàng)投四家國有股東,其中,持股最多的南沙金控所占比例僅2.21%,而其股東名冊里的A股大牛散劉益謙發(fā)行前可是持有3.86%的股權,相信大家懂得都懂?! ?center>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
而實際上,科技部早在2019年世界大會上就公開發(fā)布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chuàng)新平臺”名單:依圖公司、明略科技、華為公司、中國平安、海康威視、京東集團、曠視科技、360公司、好未來公司、小米公司,這十家公司才是真正被認可的“AI國家隊”,曠視科技的“正主”身份是被搶了嗎?
然而,云從科技仍處于嚴重虧損之中。招股書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云從科技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分別為0.64億元、4.84億元、8.07億元以及2.2億元,凈虧損分別為1.06億元、1.81億元、17.08億元和2.86億元。
從收入構成看,2018-2020年上半年,云從科技家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業(yè)務收入分別為4,615.23萬元、45,168.12萬元、59,724.05萬元和11,643.99萬元,占主營業(yè)務收入的72.27%、93.59%、76.52%和53.39%,為主要收入來源。
雖是主要收入來源,但從毛利率上看,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業(yè)務盈利能力并不算高,報告期內(nèi),該業(yè)務毛利率分別為18.77%、17.76%、23.43%和34.61%。
同時,云從科技的研發(fā)費用就比毛利潤還要高,2018年-2020年,云從科技的研發(fā)費用分別為1.5億元、4.5億元、5.8億元,研發(fā)在營收占比也逐年增高,分別為30.61%、56.25%和76.59%。
不過,即便如此云從科技在研發(fā)領域的投入還是與同行存在著較大差距?;蛟S這于云從科技的主營業(yè)務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占比最高的是軟硬件組合,并非技術開發(fā),而軟硬件組合還需外購智能AIoT設備和第三方軟硬件有關。
不僅如此,由于芯片設計成果未達預期,且EDA軟件和生產(chǎn)流片遭遇限制,云從科技終止了“人工智能SOC芯片研制及結合高準確度人臉識別技術的產(chǎn)業(yè)化應用”項目,只能采購境外廠商的芯片,一旦被“卡脖子”云從科技將面臨危機,畢竟對于人工智能算法公司來說,芯片就是能量源和競爭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相關媒體揭露了云從科技的“真實屬性”:外包公司的外包公司。
2018年,云從科技的第一大客戶物聯(lián)新泊和第五大客戶網(wǎng)神信息最終客戶是北京航天信息;到了2019年和2020年,其第一大客戶北京匯至凌云的最終客戶也是北京航天信息,另2019年云從科技的第四大客戶和2020年的第三大客戶是北京航天信息關聯(lián)方。
對此,中訪網(wǎng)還將對云從科技后續(xù)推出深度關注,以促進云從科技健康發(fā)展